Chapter 5:就业,实习,兼职,创业

Entrepreneur 篇 (1/2)

从这个系列博的第一篇开始,我就深知,此处非风花雪月觞咏作乐之地。白纸黑字,杳然纸上之际,则承载了展示最真实的事实的重责。故在落笔之前,本着严谨务实的原则,我总是斟字酌句,以求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New Orleans和Tulane的面貌。然而,文学,亦乃艺术。构思不同,角度各异,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就天壤之别。

之所以提到这个,是因为有同学跟我反映说我把New Orleans描绘的太美了。其实不然。我写的句句属实,都是我的亲生经历,无任何放大的因素。只不过自身本就多愁善感,对生活的细节都会去细细品味,才有了现在的这些文章。说细腻也罢,说唯美也罢,只想说,这就是我脑海中的美国南方和它的地标高校Tulane。

虽然我一再对自己的文风严谨,但百密一疏,还是在某个地方漏了一拍。那就是我之前提到的一句话,“New Orleans 是创业者的天堂”。这个不是我的亲身体验,因为我没有任何创业经验。这只是我从报刊杂志上,从口口相传中得知,故在写的时候就下意识地引用了这个定义。直到前两天,有人发邮件问我,why? 然后我发现,我词穷了。

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,我开始到处找资料恶补,试图能够给一个完美的完整的答复。我找了Freeman的教授,自己在创业的同学,以及自己上网翻阅了相关的文章。于是,就有了下面的文字。

2009年,Tulane Freeman School of Business被美国Entrepreneur杂志在输送创业人才营造创业氛围上(For Entrepreneurship)列为第4名。此排名一出,立马将New Orleans和Tulane推向了公众的视野,当年的某期中,该杂志的Cover story 就用长篇幅的报导揭露了Tulane获此殊荣的台前幕后的种种。

再我看来,Tulane能够在Entrepreneur界混的风生水起,实乃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致。从宏观的角度来讲,Hurricane Katrina之后,整个New Orleans被冲洗一空,百废待兴。原有的一些大型企业飓风后都纷纷撤离,于是这所往昔繁华的城市在被一场灾难折腾的千疮百孔之后,就变成了充满商业机会的创业之地。生活所需的任何一个点,都可以是创业的方向。因为这里彻彻底底的空了。众多有抱负的年轻一辈不甘寂寞,跃跃欲试,都跑到当地来寻找自己的梦想。于是,Katrina之后,New Orleans就见证了一批年轻创业者的涌现。另外,我在开篇第一文中就提到过,Katrina带给New Orleans的虽然是一场浩劫,但更多的反而是灾难之后那种重建家园的强大的凝聚力。当地人很爱他们的Community,也很支持当地的品牌,他们的内心深处觉得这是他们对复兴New Orleans应尽的一份责任和义务。每个到此来游玩的观光客,都会被这里人的热情所感动,也会被当地人对这个城市的喜爱所感染。对于Katrina, 或许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,福兮祸所伏,祸兮福所倚。福祸相依。有得有失。谁能预测未来呢?

除了其自身无所不在的商业机会,当地政府也是通过Tax Incentive来吸引其他各地的人才加入到重建New Orleans 的宏伟大业中。税收优惠,是实实在在的东西。除了这种物质上实在的引诱外,这座Jazz起源之地的小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则是精神上的牵绊。很多人来到当地,都会喜欢上这里。因为生活质量真的很高。当地居民很讲究享受生活,身处其中,耳濡目染,自然就近朱者赤地被感染。这跟我之前去Chicago时候的感觉完全相反。一个是闲云野鹤,小富即安;一个是疲于奔命,欲望无休。我以前算个Workaholic,一直没有办法感同身受我老大跟我说的“认真工作,快乐生活”,因为那个时候,工作就是我生活的全部。一切的改变,都是从我到New Orleans的那天开始。享受生活,这是一种态度。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。

 

Written By,

冯清博,MBA二年级,Freeman School of Business,Tulane University,于2012年11月29日。

Tags: